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云南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2023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热点议题合集

发布:2022-05-23 16:57:19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更多申论材料与范文金句获取
\
\申论技巧方案
 
热点议题合集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外界观察中国政策走向的窗口。民生之事无大小,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有哪些议题值得我们考公人格外关注呢?本文,小编为你们整理了以下几个话题要点!
 
  一、教育
 
  两会声音
 
  1.建议让教师精力回归课堂教学质量本身
 
  分析概要:“双减”后,老师工作时间延长,因为孩子们放学之后,课余活动时间还需要老师来照顾引导。应减少教师课后非教学活动,把课堂之外占用老师精力的活动尽量减下来,比如说评审、比赛等,让老师专心聚焦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上。
 
  2.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考级
 
  分析概要: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推动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学校的“美育课堂”,同时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大力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育活动编入课程。
 
  3.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
 
  分析概要:应充分考虑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在全国占比情况,统筹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指标分配,适当减少高校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更好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等生源大省的倾斜力度。
 
  4.取消学生票乘车区间限制
 
  分析概要:学生火车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购买程序不方便、学生身份核验不方便、高铁(动车)学生票优惠力度不够、优惠磁条存在一定技术限制等的问题。学生不仅有回家探亲的需求,还有很多外出实习实践、学习交流活动。一年仅享受学生票4次已不符合时代需要。应推动“12306”购票网站、APP与学信网互联互通,提高学生票优惠幅度,增加学生票优惠次数,取消学生票乘车区间限制。增加学生票的购买次数,增加学生参加实习实践、学科竞赛和科研学术交流等的优惠购票机会。
 
  领导人这样说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领导人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的讲话
 
  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媒体述评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尽管期待总是水涨船高,“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稀缺,但这同时也提示我们,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做大优质教育的“蛋糕”。——《人民日报》
 
  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群众“急难愁盼”的短板和堵点,入园难入园贵、择校热、中小学生减负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仍需破除。——新华网
 
  小注
 
  教育是国家的大事,也是百姓的心头事。教育每每激发社会热议,因为它不仅牵动无数家庭,也构成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人们希望社会流动的渠道始终畅通,每一个人的梦想都被善待。在发展教育的路上,我们应关注教育质量,也应关注教育公平。教育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就业
 
  两会声音
 
  1.保护35岁以上求职者就业机会
 
  分析概要:在就业市场上,多数单位将35岁作为招聘红线,40岁及以上骨干被一刀切、边缘化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极为普遍。35岁以上的中青年是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支持国家三胎政策,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关键力量。但现在的就业环境却对这个群体不是很友好。应多措并举,修订相关劳动法规、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支持中年人才职能转型、鼓励中年人才返乡建设等。鼓励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出台“倦鸟归巢”的人才回流计划。
 
  2.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
 
  分析概要:35岁处在就业盛年,“刚毕业工作几年,结婚有了孩子,父母可能已经退休,正好是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门槛限制,将对全社会起示范性作用,成为社会组织、个体行为的参照准绳,有利于解决就业市场年龄歧视,对于全民生育婚恋养老和社会心态都有着巨大影响。
 
  3.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
 
  分析概要: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在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录中,应对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消除人为就业障碍,“不能只关注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而应该关注整体就业。”过短的择业期政策对毕业多年的再就业人员重新求职,尤其是参加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人为制造了障碍。这不利于推进公平就业,难以保障每个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利。
 
  领导人这样说
 
  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领导人在视察广西时的讲话(2021年)
 
  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媒体述评
 
  考虑到中小微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体,应在这方面采取更多支持举措。例如,校园招聘可适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开放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等。——人民网
 
  不少中年人才正年富力强、干劲满满,用人机构不妨勇敢跨过35岁的“职业红线”,莫要让处在黄金年龄的中年人才蒙尘。——中国新闻网
 
  小注
 
  就业,一头连着亿万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历来是就业市场的重点。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韧劲强、就业空间广、未来潜力足。任何一个时候,如何强化就业优先都不为过。而稳就业,关键在稳企业。稳岗稳工奖补、新增员工补贴、共享用工补贴等政策,对用工提供有力支持。
 
  三、食品安全
 
  两会声音
 
  1.外卖食品安全触目惊心,应重点关注“幽灵外卖”
 
  分析概要:一些商家后厨物品摆放凌乱,卫生条件也差,有厨师和其他制餐人员不佩戴口罩及准备食材时没按要求佩戴手套的现象。还有部分商家使用过期食材、劣质速食料理包制作外卖。这些“幽灵外卖”商家没有营业执照,通过上传假证件,逃过了平台审核。
 
  2.针对未成年人食品安全专门立法
 
  分析概要:目前中国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法律条文散见于《食品安全法》等,内容多是针对婴幼儿群体,已有的一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主要是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等。可通过未成年人食品安全的专门立法,或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未成年人食品的营养成分标识、食品添加剂要求、食品安全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领导人这样说
 
  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媒体述评
 
  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全民参与,强化社会共治,把食品安全“防护网”织得更密更牢。——《人民日报》
 
  食品安全无小事。我们要努力建立让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领域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全方位织牢食品安全网、构建“吃得好”的饮食环境,让人民吃得放心。——新华社
 
  小注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民生福祉,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外卖食品固然方便,但不能丢了“安全”的底线。只有食品彻底安全了,才能真正算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应对任何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关口,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四、医疗卫生
 
  两会声音
 
  1.全民免费医疗
 
  分析概要: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问题依然严重,医患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全民免费医疗”值得尝试,也是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提案。
 
  2.把洁牙纳入医保
 
  分析概要:洁牙是预防、治疗牙周疾病的最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为提高普通大众对整个口腔健康,尤其是牙周健康的认识。“有了牙病后治牙费时费力费钱,但做好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医疗费用就会下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完善罕见病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分析概要:2022年全国政协委员杜丽群带着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救命药”药盒来参会。2021年,经医保局多轮“砍价”,这款药从70万元降至3.3万元。据悉,在杜丽群所在的医院,降价前只有2位病患能用上此药,降价后已有25人用药,让更多小群体看到希望。
 
  领导人这样说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领导人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的讲话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0元。——2022政府工作报告
 
  媒体述评
 
  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高公共卫生理念,就一定能以健康中国护航美好生活。——人民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医保制度既要照顾到参保人的需求,又要确保基金不花超、花得好、花得精准有质量。这意味着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增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的协同性,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确保医保制度高效运转。——《人民日报》
 
  小注
 
  医疗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而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医保制度的改革关系到每一位参保人。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福祉的需要日益增长,医疗保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显现,比如制度碎片化、待遇不平衡、保障有短板、监管不完善、改革不协调等,亟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医保制度的改革,不仅要实现应保尽保,也要更加高效、精确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药需求。
 
  五、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两会声音
 
  1.买卖妇女儿童同罪
 
  分析概要:“买卖同罪”是近年来公众讨论较多的话题。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实际上是绑架行动,同时还有虐待、非法拘禁、强奸等多种犯罪行为伴生。应对拐卖犯罪分子(包括买主)终身追责。针对严重拐卖地加大自觉移风易俗力度:应当通过各种媒体及宣传普及“买媳妇”有罪,警惕以“传统”为名的“女德班、跪宗祠”等封建残渣死灰复燃,消除神权、族权、父权、夫权的负面影响。
 
  2.将防性侵课程纳入九年义务教育
 
  分析概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性侵,不仅会带来身体伤害,还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伤害,希望孩子们可以提前学到防性侵知识保护自己。根据《“女童保护”2021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对未成年儿童进行性教育、防性侵教育;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防性侵教育还缺乏全国性、制度性安排,迟迟难以普及。
 
  3.在幼儿园开展性教育
 
  分析概要:要实现健康中国,没有性健康不行;要实现性健康,没有性教育不行;性教育不从儿童抓起不行。开展全面性教育对于提高儿童生殖健康水平,加强性别平等意识,预防儿童性侵害、校园欺凌、早婚早育,减少不安全性行为、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降低性传播疾病感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等,都会起到积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在2008年和2016年开展了两次全球性教育证据回顾。两次回顾都证明,在学校有效开展的全面性教育能够带来积极效果。
 
  领导人这样说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2022政府工作报告
 
  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民政府必须扛在肩上。最近有的地方发生了严重侵害妇女群众权益的事件,我们不仅为受害者痛心,也为此事感到十分气愤。对于漠视群众权益的,要坚决追责问责,对那些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严惩不贷。保民安和惠民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尽力惠民生、尽力保平安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2022年就保障和改善民生答记者问时的讲话
 
  公安部决定,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要集中摸排一批线索,特别是对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智力障碍、精神疾病、聋哑残疾等妇女儿童要全面摸排,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要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会同社区、街道和村组深入群众家庭,走访福利院、救助管理机构等,全面梳理排查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线索——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媒体述评
 
  对触犯法律法规的犯罪行为严惩不贷,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犯罪人员绝不姑息,正是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人民日报》
 
  全社会都在呼吁严厉打击人贩子,甚至要求判罚死刑。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迫切希望国家能够加大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力度,从重从快处罚,彰显社会正义,严惩拐卖犯罪分子。——《北京青年报》
 
  小注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让我们看到社会的善与恶。正是广大网友的“奔走呼吁”换来了事件的点滴真相,这是大“善”;事件背后被彻底查清的事实,不幸女子的遭遇是大“恶”。这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当下越来越多人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好。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六、育儿养儿
 
  两会声音
 
  1.鼓励生育要进一步为家长减负
 
  分析概要:落实鼓励生育政策,要为年轻人和用人单位减负。如关注企业女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解决女性职场后顾之忧;产业园区增加托育配套,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兴办托育机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尽快覆盖0—3岁幼儿家庭;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2.对生三孩家庭每月补贴1000元
 
  分析概要:加强社会生育支持力度,完善生育补贴制度,完善养育休假制度。将产假适当延长至半年,允许新生儿的母亲视情况分散休假,大力推行男性的陪产假。另行增设生育补贴制度,对生育二孩、三孩家庭按月分别发放600元、1000元生育补贴。
 
  3.建立健全家庭社会友好的政策体系
 
  分析概要:老龄化和少子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人口问题关乎社会发展,需综合施策,根源是提升女性生育意愿。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家庭社会友好的政策体系:
 
  一是延长男性带薪育儿假并强制执行,分担女性育儿压力,缩小就业中因产假差异导致的性别歧视。
 
  二是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缓解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
 
  三是逐步实现将幼儿园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管。
 
  四是加大财税鼓励支持力度,减轻育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五是减轻有孩家庭购房与租房的经济负担。
 
  六是鼓励和保障在校硕士和博士生结婚生育。
 
  七是为促进女性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并保证企业招聘女员工比例。
 
  八是提升各领域女性参与管理的能力与话语权。
 
  领导人这样说
 
  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能力及儿科建设,夯实县乡村三级基层网络,加快补齐生育相关公共服务短板。——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2022政府工作报告
 
  媒体述评
 
  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三孩政策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 ,减缓人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供给,加强家庭内部支持功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民日报》
 
  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支持生育除了在物质上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之外,精神上的激励、价值观的引领同样重要。——《人民日报》
 
  小注
 
  随着党中央作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不少地方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三孩生育支持政策。可以说,从假期奖励的政策安排,到真金白银的支持,再到价值观念的引领,我们形成了促进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的合力。生育,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幸福,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不可否认,如何让人们能生、敢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七、养老
 
  两会声音
 
  1.农村妇女领养老金时间提前到50岁
 
  分析概要:现阶段,农村妇女60周岁才能享受养老保险福利待遇,时间较城镇女职工晚了10年。应在当前政府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将无固定收入农村妇女的退休年龄调整为50周岁。
 
  2.推进残疾人托养与家庭养老相结合
 
  分析概要:目前残疾人在康养机构托养,而其家人在养老机构养老,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残疾人的康复,也容易增添家人的担心。如果能够整合社会资源,使全家都在同一机构托养,则更加地科学和人性化。因此,应整合社会资源,推进残疾人托养与家庭养老相结合。
 
  3.把中医药适宜技术引入社区养老服务
 
  分析概要:根据一项针对5600位老人的一次健康调研显示,大部分老人有肩颈腰腿疼、脚病等健康问题,由此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屡见不鲜。而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具有费用低、疗效好的特点,老人们也很认可。对此,可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既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又能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助力。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设施场地建设,探索大中型中医医院支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鼓励中高级职称中医药工作人员进入社区带教,培养中医适宜技术人才。
 
  领导人这样说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领导人在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察时的讲话
 
  要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领导人在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考察时的讲话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媒体述评
 
  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今天,如何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现实课题。——《人民日报》
 
  要让“夕阳时光”更美好,不仅需要我们通过“数字反哺”,帮助老年人更好掌握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更需要通过适老化改造,让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安全、体贴、舒适的“老年友好型”社会。——《人民日报》
 
  小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年来,围绕老年人生活更便利、更多彩,我们进行了多元化、多样化的探索。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摆在了老年人面前。虽然我国养老事业迅速发展,养老服务种类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供给“不适老”“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如何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我们任重而道远。
 
  以上就是最新整理的两会热点议题,大家结合考试灵活运用,笔面高分,分分钟拿下!

\申论备考提醒

  2022年云南公务员考试原定笔试时间在2022年3月26日,公共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临阵磨枪 更多实用技巧

 

 

\

推荐云南公务员笔试快速提分手册


快速掌握出题规律,提炼解题技巧,强化提升10%的解题时间

为考生在考场争取时间,助力快速“拿分”

\


\申论技巧还没掌握?扫码回复“咨询老师”

\
\
\
扫码关注回复“咨询老师”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2 http://www.yn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