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云南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18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卷:逻辑填空<370>

发布:2017-06-26    来源:云南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根据历年时间安排,云南公务员考试网预测,历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生可结合2018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用书备考,下面云南公务员考试网就行测科目为考生提供一些练习。
  2018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卷:逻辑填空<370>
     1.
  柏克和阿伦特等思想家把博爱和同情视为感伤主义,是滥情、不理智的表现,认为结果会       ,达不到改善弱智境遇的效果。贫困等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适得其反
  B.事与愿违
  C.南辕北辙
  D.雪上加霜
  2.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        仪式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启动北京奥运会圣火全球        活动。中央电视台对启动仪式进行了        直播。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庄重 传送 当场
  B.庄严 宣传 现场
  C.隆重 传递 全程
  D.热烈 宣传 全国
  3.
  享受奉献带来的      和      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A.快乐 荣耀
  B.欢喜 荣耀
  C.欢喜 荣誉
  D.快乐 荣誉
  4.
  中国有陈光标这样        的达人,他似乎把自己做成了一根蜡烛,放光明就是使命。有人怀疑他别有目的,论定其很有可能是以慈善        敛天下财富。在盛产骗子的中国,及时深刻地追问一些公共明星的动机,并不算过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普渡众生 借口
  B.仗义疏财 面目
  C.舍生取义 嘴脸
  D.助人为乐 幌子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所谓特权,历史地说,乃是少数得势的阶级单独地享有某些待遇,而多数无权阶层的人民则被________于外,不得分润。
  ②我们把平等的社会含义落实到权利平等与机会平等上,问题的讨论便________得多了。
  ③传统的民主自由制度究竟当如何改进自身以________更高的平等境界呢?
  A.屏除 具体 通向
  B.摒除 具体 迈向
  C.屏除 详细 迈向
  D.摒除 详细 通向
  1.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填空。
  分析题干可知空格后的“达不到改善弱智境遇的效果”,是对空格处的进一步解释,所以空格处的意思应与“达不到改善弱智境遇的效果”相近。“事与愿违”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符合语境,当选。
  A项“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题干只是说没有达到改善的效果,并没有提到出现相反的结果,所以不选;D项“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苦上加苦,强调境遇进一步恶化;C项“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很明显都不符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辨析与填空。
  由第二空快速切入,奥运会圣火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递活动,所以第二空应该选用“传递”,可排除B、D项。第三空“当场”与“直播”搭配不妥,应该是“全程直播”。故正确答案为C。
  此外,第一空中“庄重”指(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多用来形容人的举止。“热烈”指具有强烈感情、激情或热情的,与“仪式”搭配不当。“庄严”指庄重而严肃,与奥运会圣火启动仪式的氛围不符。“隆重”是指盛大庄重,以盛大、庄严和特别注意形式为特征。根据语境,横线处填入“隆重”最为恰当。
  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欢喜”指欢乐心喜,多指结果;“快乐”指欢乐,指感到高兴或满意。“荣耀”指应得或能够赢得崇高称誉,光荣;“荣誉”指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联系题干,享受奉献而得到了欢喜和荣耀是正确的。“欢喜”较“快乐”书面色彩更浓一点,更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B
  解析: “普渡众生”指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仗义疏财”指讲义气,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别人。“舍生取义”指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助人为乐”指乐于帮助别人。文中陈光标是做慈善的达人,应是在物质上帮助别人,所以可排除A、C两项。“幌子”一般搭配为“以……为幌子”,所以此处应选“面目”。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B
  解析:
  第一空,“屏除”意为使(某人或物)摆脱或去掉,如“屏除陈规旧习”;“摒除”意为排除;此处语境强调“人民被排除在外”,应用“摒除”。第二空,“具体”与前文的“落实”对应。第三空,“迈向……境界”搭配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7 http://www.yn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1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